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和脑动脉血栓形成的病理基础,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很多危险因素有关,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和肥胖等。其中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关系较为密切。
近几年来的资料表明,我国人群血脂水平有所增高,这可能与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开放后西式食品与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有不同程度改变有关。高脂血症是人体内脂肪或胆固醇代谢异常的表现,体检化验血清胆固醇(TC)>240mg/dl、甘油三酯(TG)>160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60mg/dl时,就认为是患有高脂血症。当高脂血症尚未合并其他疾病时无明显症状,往往不受人们的重视,但血脂重度增高时,异位沉积在眼睑、肌腱等处发生黄色瘤。过高的血脂沉积在血管内膜则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血管内复杂的病变早期发生在动脉内膜,大量脂肪和胆固醇堆积,晚期在动脉管腔内形成斑块,使本来光滑的内膜变得粗糙和凹凸不平,逐渐狭窄、硬化、阻碍血流的通畅,甚至形成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疾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心脏和脑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在中国,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第一位。 心脏向全身各部位供应血液,而心脏自身所需的血液是其它器官的10倍以上,靠冠状动脉供应血液以保证正常的运转。冠状动脉很细,比2根火柴稍粗,但弹力很好,在剧烈运动时,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冠状动脉可扩张4-5倍增加心脏供血量。但当动脉内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并发生明显的管腔狭窄,血管壁弹力差限制冠脉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或血栓形成而造成管腔部分以至全部阻塞,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塞坏死。心肌供血暂时受阻时,发生心绞痛;当供血完全受阻时,持续严重的心肌缺血,部分心肌严重坏死即心肌梗塞,甚至引起死亡,这一系列病变统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颈动脉供应大脑的血液,当颈动脉和脑内的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也可引起管腔狭窄管壁弹力减弱,脑组织长期供血不足时可发生脑萎缩或局部软化,脑动脉发生血栓或破裂可引起它所供血的脑组织血循环受阻造成脑组织损伤,也称中风或脑卒中。据调查,在北京脑卒中的死亡人数列第二位,患者约10万人,其中75%的人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能力。
因此,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由于饮食或遗传因素所造成的血脂增高,都应采取措施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并积极治疗引起血脂增高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肾病、肝病等,如果血清胆固醇(TC)>240mg/dl、甘油三酯(TG)>160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60mg/dl时应到医院进行降脂治疗。
合理的饮食和运动锻炼对降低血脂增进健康非常重要。 合理的饮食安排主要是控制油脂、胆固醇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每日的粮食摄入量不应超过半斤,而各类蔬菜应超过半斤,水果4两左右(甘油三酯增高的患者不应吃西瓜、蜜桃等过甜的水果),瘦肉3两或鱼4两,牛奶半斤,鸡蛋黄不应超过1个。
作者简介:
王绿娅,女,副研究员北京安贞医院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室主任。从事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